辦公室里的搖椅陪伴楊宇多年,他常坐在上面構思動畫創意本報記者 曹剛 文/圖
  離唐伯卿家不到10公里,成都二環路邊一棟辦公大樓,幾天前搬來一家名為“餃克力”的動畫有限公司,公司以董事長楊宇的網名而命名。
  出生於1980年的楊宇,比唐伯卿夫婦小兩三歲,但紅得更早。2009年秋天,他的動畫作品《打,打個大西瓜》(英文名See Through)的走紅程度,絕不亞於《入學考試》。
  他們的相似點很多:同在成都;是校友,楊宇也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現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比曾小蘭低三屆;又是戰友,他曾“閉關”44個月,以一己之力製作16分09秒長的動畫短片,轟動網絡。
  可是有一點不同:如果說唐伯卿夫婦還在適應剛剛走紅的節奏,那麼楊宇早已走過輝煌,漸漸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閉關”三年多,捧個“大西瓜”
  為了一個“大西瓜”,楊宇2005年辭去廣告公司的穩定工作,在家“閉關”44個月,從25歲到29歲。
  片名出自周星馳電影《鹿鼎記》的臺詞,《打,打個大西瓜》以“反戰”為主題:兩軍激戰時飛機墜毀,雙方各有一人被困荒島,攜手求生,化敵為友。救援船隊終於到來,轟炸仍在繼續。兩名士兵頓悟,決定留島,不再充當獨裁者的打手。尾聲,海上炮火四起,兩人以石當棋,悠然對弈,與世無爭。
  對戰雙方都畫入了撲克牌中,寓意“戰爭往往只是牌桌上的工具”,被網友評為“國內最具內涵的動畫片”。
  從小酷愛繪畫的楊宇,大學時迷上電腦動畫製作,畢業後進入廣告公司。“公司比較小,我能接觸從創意到後期的全部流程,得到很多鍛煉。”他回憶,不到2年,學會了以觀眾的視角來審視作品,完善了動畫技術和藝術修養。
  “功力真不是學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熬出來的。”楊宇說,必須摒除浮躁,一幅一幅畫,一幀一幀調,像運動員千百次反覆練習同一個動作那樣,把藝術思維轉變成本能反應。“一旦有了深厚‘功力’,你就有了強大的核心競爭力,社會再變,行業再變,也不怕。”
  在廣告公司上班,作品受客戶、時間、成本等條件限制,發揮空間不大。“要做出真正讓自己滿意的作品,必須花足夠時間和精力。事實證明,我拋開一切全力做,也做了3年多,要是妄想邊上班邊做,不知要做到猴年馬月。”
  “閉關”期間,楊宇感覺就像生活在國際空間站,每天三點一線:客廳、卧室、廁所。他無奈“啃老”,靠母親每月千元退休工資生活。
  團隊作戰,先要解決生存問題
  2009年,《打,打個大西瓜》一炮而紅,累計點擊量早已突破千萬。榮譽如雪片般飛來,陸續斬獲國內外30個專業獎項。
  又香又甜的“大西瓜”,足夠回味多年。直到去年11月,還入選了四川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去年底獲動漫界最高獎——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最佳新媒體動漫作品獎提名。
  獲獎無數,但接下來呢?
  所幸楊宇沒有甜得迷失方向。早在2009年底,他就與朋友合開“餃克力”動畫工作室,2011年又成立公司。小伙伴名叫劉文章,比楊宇大一歲,現任“餃克力”總經理,也是成都動漫游戲產業協會副會長,曾任高校動畫專業教師,辭職後在動畫界創業多年。
  公司從兩人起步,發展至今初具規模,員工約20人。
  在“餃克力”官方網站上,如此自我介紹:“從事原創動畫電影、系列片、短片的整體策劃、製作、動漫產品授權以及產業營銷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動漫企業。”
  這些描述更像一種理想狀態,事實上,公司要生存,首先還得依靠各種商業影視項目。游戲、廣告和商業數字多媒體項目等,才是主要收入來源。
  採訪當天,“餃克力”公司正在忙兩個項目,一個是為五糧液集團做15秒的動畫廣告,即將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另一個是為一款手機游戲做美術設計。
  “團隊作戰和單槍匹馬不同,那麼多員工等著發工資。”楊宇說,“為了維持公司運作,必須努力找項目,接商業單子,精力基本都放在管理上,肯定對創作有影響。”
  商業訂單與原創作品的最大區別,是要受制於人,必須聽取客戶的意見,壓抑創作欲。“公司首先要活下來,站穩腳跟,再談發揮吧。”
  萬事開頭難。劉文章介紹,2010年與一家大型游戲公司合作,計劃重磅推出一部動畫電影。劇本寫完,得到業內一致好評,可就在準備投入製作的節骨眼上,投資方人員變動,項目流產。“頭炮沒打響,賠上一年的青春時光,也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和教訓,不虧。”
  不忘原創,下個“大西瓜”更甜
  整天為了生存而奔忙,楊宇和劉文章沒有忘記創業初衷:打造原創精品。
  幾天前,公司喬遷新居,從商住兩用的舊辦公室搬進新辦公樓。隨著業務量日趨穩定,創意優勢逐漸顯現。
  2011年,“餃克力”和央視新科動漫頻道共同策劃製作《2014南京青奧會口號宣傳片》,擊敗國內外眾多競爭對手,贏得國際奧委會和南京青奧組委會的認可,青奧會官方網站贊其“製作精良、非常有創意、角色超萌”。
  去年8月,“餃克力”和優酷網聯合開發動畫微電影《老闆的女人》,再掀網絡點擊熱潮。楊宇時隔3年半推出第二部原創作品,顛覆前作風格,用詼諧誇張的語言和鏡頭,講述寫字樓的故事。
  這一次不用再等44個月,“耗時約半年,我負責創意,後期製作依靠團隊。”楊宇說,今年4月24日在優酷上線,付費收看,點擊量近200萬人次。5月8日起,網絡免費開放,當月播放便超過500萬次。
  “和視頻網站合作原創作品,在經濟上並不划算,同樣的時間可以接更多商業單子。”劉文章說,邁出這一步,是為了探索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希望借助網絡高點擊率,來推廣動漫品牌形象和後續的品牌授權等。
  就在兩周前,劉文章剛在上海度過難忘一周——參加文化部文化產業司主辦的原創動漫產業高級研修班。“文化部很重視,一位副司長專程出席開班儀式。”劉文章說,“培訓主題是‘品牌授權’,美國迪士尼和玩具公司孩之寶的專家講課,我收穫很大。食宿與學費都有政府補貼,只需承擔交通費。”
  劉文章認為,相比於中端的動畫製作,我國現在更欠缺前端的創意、策劃和品牌建設,以及後端的品牌授權、延伸產品開發等。“就像一張笑臉,最重要的是‘兩頭’。”
  由於長期致力於原創,“餃克力”去年通過“國家動漫品牌建設和保護計劃”評審,獲得文化部及四川省文化廳從資金到產業化推廣再到知識產權保護等多方面扶持。
  “不要總埋怨環境,怪體制和政策不好,國家現在有很多扶持政策,關鍵還是我們自己要堅持,不能浮躁,勤練內功,相信下一個‘大西瓜’一定會有,而且會更甜。”  (原標題:下個“大西瓜”在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h83whepa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