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置年貨,準備春節,是中國人預防癌症飲食的傳統習慣。
  今抗癌食物年你究竟花了多少錢?買了什麼年貨?與往年相比,是花得更多,還是節省了?
  新京報記者日前隨機調查了100位在京工作或居住的市民,調查發現超5成受訪市民年固態硬碟貨花費超1000元,近6成受訪市民稱與往年相比花銷增大。
  在年貨花銷上,僅7%受訪者花銷在300元以內;300元以上500元以內的也僅有16%;500元以上1000元以內的,占24%;1000元以上3000結婚元以內的人群最多,占28%;3000元以上的人群有25%,居第二位。
  從統計數據來看,100名受訪市民中,有68%的人購買了食品,比例最高,其次是購買衣物,占63%;再次,有54%的人購買了禮品;另有23%的禮服人購買了煙花爆竹、對聯等,還有13%的受訪者購買了家電、傢具等。還有5%的受訪市民購買了化妝品等物品。
  在受訪的100名市民中,有29%的受訪市民認為置辦年貨的花銷僅占據月收入的10%,在受訪人群中居首;其次,有22%的受訪市民認為置辦年貨的花銷占月收入的21%-30%;再次,有19%的受訪市民認為只花了月收入的11%-20%;認為花了月收入31%-40%的受訪市民占14%;另外,各有8%的受訪市民認為花了月收入的41%-50%和51%以上。
  與往年相比,有59%的受訪市民認為,在年貨上的花銷變大了,另有32%的市民認為持平,僅9%的受訪市民表示減少了。
  1 自述
  人物:陳先生,58歲,教授,北京人
  “現在可比過去簡單多了”
  老北京人過年辦年貨,主要就是準備吃,再添點兒新衣服,給孩子弄點玩具。這裡頭是有講究的。
  過去,老北京人在過年前,要準備至少到正月初五的食物,因為正月時儘量不能動火做飯。有人說,是因為竈王爺沒下來;也有人說,新年不做飯免得一年勞碌命;還有人說,“蒸”與“爭”諧音,“炒”與“吵”諧音,“烙”與“落(lao)”諧音,過年動火不吉利。
  所以到臘月底,就要蒸好幾缸饅頭,在院里凍上,過節再吃。饅頭還要做出各種動物形狀,點上紅點兒。
  還得為孩子們準備禮物。燈籠、爆竹、風車、面人兒、糖人兒等等。擱現在,這些禮物就過時了,頭花啊、燈籠啊,小孩都不稀罕。
  以前過年還講究穿新衣戴新帽。老北京有句諺語:“新年到,新年到,女孩兒要花(頭花),男孩子要炮,老太太要棉襖,老頭還要買氈帽”。
  現在可比過去簡單多了。今年家裡蒸了年糕——一年更比一年高;蒸了饅頭——日子蒸蒸日上;買了點心和糖果——來年日子甜美;還醬了牛肉和肘子。
  媳婦還親手做了炸丸子,炸灌腸,炸排叉兒。還有芥末堆兒、素什錦、醬八寶菜和鹹菜。這些東西,現在買起來都方便,但還是親手做更有年味兒,也更有味兒。
  老祖宗說了,過年吃飯菜要儘量豐盛,以祈求來年五穀豐登。不管有沒有親友到家來,這些都得準備。
  今年年貨一共花了1000多,主要還是花在吃上。給老人家買了100多塊錢點心,自家買了200多塊錢牛肉;還花了200多塊買了點驢肉;排骨花了200多塊。蝦仁啊,腰果啊,其他東西加起來買了200多;前幾天還買了一箱子新疆蘋果花了150塊。
  2 自述
  人物:郭先生,26歲,IT人,唐山人,在京工作
  媳婦是最好的“年貨”
  過年往家帶點啥?自工作賺錢後,每年往老家帶的年貨,娘總是不滿意。
  “不能給你爹買煙了,幾百塊錢買一條夠他抽一年的。”“不能給我買衣裳了,那麼貴的衣裳能穿出點啥來?”娘總這樣說。爹對年貨不挑,買啥要啥,最喜歡衣服和鞋,出去串門能“長臉”。
  在鄉下田裡勞動一輩子,爹娘習慣了一分錢掰成兩半兒花。倆人身上穿的衣裳,除了撿我剩下的,沒有幾件是過百的。
  挨批評多了,不免爭辯幾句,“那總得帶點啥回家吧?”
  娘說,“你自個能回來,再能把媳婦帶回家!比啥年貨都好!”
  娘嘴饞,核桃、榛子、大棗、慄子,乾果都喜歡。但娘捨不得買。今年過年,帶回整整一大包,一共花了500元。“丈母娘買了吩咐給你帶來吃!”我對娘說。
  娘樂歪了嘴問,“你都給人家買啥年貨了?”媳婦是城裡的姑娘,不缺吃食。連續兩年帶回去的都是海鮮,丈人丈母娘挺滿意。
  “花了一千塊錢吧。”娘聽了還不太滿意,“你應該自個拎著送上門,這才夠禮數”。
  娘愛面子,對人厚道,尤其不肯缺了禮數,對親家更是如此,她反而在乎花少了。
  除了年貨,媳婦和我一人往家裡都帶了一萬塊錢,目的很明確,“吃點好的,別缺了錢花”。
  我們想的很簡單,父母能花上子女的錢,一定很開心,養了一輩子總算有了回報,見了成效。
  雙方爹娘想的也很簡單。我娘說,“你給的錢,我們一分都沒花,都給你們攢著咧!”
  3 自述
  人物:張先生,49歲,銀行職員,北京人
  刷卡狂變網購新人
  過年,少不了年貨。我們家簡單,買些吃的、穿的。不過,這可真得花不少錢!
  我在銀行工作,原來到逢年過節都會發些購物卡當做福利,平時也有些朋友送我幾張卡,一年下來能有個一兩萬。這些卡平時用的少,都是在年關買年貨去,一買就近一萬。
  我平時挺節儉,基本不買什麼新衣服。但現在咱有卡啊,有錢了啊,想買些什麼咱就買些什麼,最主要是給我閨女兒買。
  我閨女兒上大學了,開始捯飭了。一到寒假就約同學一塊兒逛街。過去我就把卡直接往她跟前一遞,“衣服、化妝品,你怎麼漂亮怎麼來。”知道這卡是發的、送的,她凈挑好的、貴的買。
  今年不行了,中央不是出了政策了嘛,我們單位就沒什麼卡了,別人也沒送過卡。嘚,這回要花現錢了,女兒也有點兒捨不得了。
  前段時間我們一家子逛商場,閨女兒就翻衣服上的弔牌,隨便一翻都是上千的,她一邊逛就開始嘀咕,“怎麼都那麼貴呢!”“這衣服也賣這麼貴,真不值!”後來她跟我說,原來有卡的時候,她很少翻弔牌,即便看了價格,她也不怎麼覺得貴。現在她知道沒卡了,一看那數字腦子裡就聯想到一張張鈔票。她這麼一想,就覺得貴了。
  那天我們什麼都沒買,就在外頭吃了頓飯。第二天,我女兒就說,還是在網上買衣服吧,一邊看還一邊說:“嘿,爸你看,這衣服真品還打半價。”後來也給我們在網上買了衣服。
  今年我們家買三件衣服、一條褲子花了4300元,柴米油鹽花了500元,零食花了300元,買菜和熟食花了1000元,衣服還是最大的開銷,但相比去年、前年,節省了將近30%。
  本版統籌/新京報記者 楊鋒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楊鋒 朱自潔 黃穎 胡涵 李馨 李雪瑩 吳振鵬 實習生 李珂  (原標題:1/4市民買年貨花費超3000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h83whepa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